热镀锌圆钢的定制生产涉及材料选择、工艺控制、质量检测等多个环节,需严格把控关键参数以确保产品性能符合要求。以下是定制生产中需注意的问题:
一、材料选择与预处理
基材质量
优先选用符合标准的碳素结构钢(如Q235、Q355等),确保化学成分稳定,避免因基材杂质导致镀层结合力不足。
严格控制钢材的表面缺点(如裂纹、折叠、结疤),这些缺点可能成为腐蚀起点,影响镀层寿命。
预处理工艺
脱脂:采用碱洗或电解脱脂去除油污,避免油膜阻碍酸洗效果。
酸洗:使用盐酸或硫酸溶液去除氧化皮,需控制酸洗浓度(10%~20%)、温度(50~70℃)和时间(根据氧化皮厚度调整),防止过酸洗导致基材氢脆。
水洗:酸洗后需冲洗,避免酸液残留影响助镀效果。
助镀:采用氯化铵+氯化锌溶液,温度控制在60~80℃,形成保护膜防止二次氧化。
二、热镀锌工艺控制
锌液成分与温度
锌液纯度需≥98.5%,可添加少量铝(0.01%~0.05%)或镍(0.05%~0.1%)提高镀层附着力与耐蚀性。
锌液温度控制在440~460℃,温度过低导致镀层厚度不足,过高则增加锌耗并可能引起基材变形。
浸镀时间与角度
浸镀时间根据圆钢直径调整(如直径20mm以下约1~2分钟),确保镀层厚度均匀。
工件入锌锅角度建议为15°~30°,减少气泡残留,避免镀层局部缺失。
冷却与后处理
镀后采用水淬或风冷快速冷却,防止镀层晶粒粗化。
对需长期储存的制品,可进行钝化处理(如铬酸盐钝化),提升耐白锈能力。
三、质量检测与标准
外观检查
镀层应光滑、无漏镀、流挂、锌瘤等缺陷,表面允许有轻微水纹或发暗。
厚度检测
镀层厚度需符合GB/T 13912标准(如普通环境≥65μm,重腐蚀环境≥85μm),采用磁性测厚仪或金相法检测。
附着力测试
通过划格法或弯曲试验验证镀层与基材的结合力,要求镀层无剥落。
耐蚀性验证
按GB/T 10125进行中性盐雾试验,普通镀层需≥72小时无红锈,高耐蚀镀层需≥500小时。
四、生产环境与安全
环保要求
酸洗废液需中和处理(pH≥6.5)后排放,锌灰、锌渣应回收利用。
镀锌车间需配备通风系统,控制铅烟(如使用含铅锌锭时)与酸雾浓度。
安全防护
操作人员需佩戴防酸碱服、护目镜、耐高温手套,避免烫伤与化学灼伤。
锌锅区域设置围堰,防止锌液泄漏引发火灾。
五、定制化需求沟通
明确使用场景
区分室内/室外、潮湿/干燥、酸性/碱性环境,选择合适的镀层厚度与后处理工艺。
尺寸与公差
确认圆钢直径、长度及弯曲度要求,避免因热镀锌导致尺寸超差。
包装与运输
对易划伤制品,采用防潮纸+木箱包装;长途运输需固定牢靠,防止镀层磨损。